6月29日至7月5日,为深入实施学校“双院协同、双校区联动”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北京、珠海两校区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作用,切实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师范生体育素养,北京师范大学弘文书院联合体育与运动学院组织开展“京珠携手培师志 体教融合铸匠心”主题学习交流活动。经学生自荐及书院遴选,共20名来自弘文书院的师范生代表赴京,开展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
6月30日上午,师生见面会在邱季端体育馆136会议室举行。体育与运动学院党委书记张玉新、副院长屈国锋、党委副书记刘姗姗等学院领导,弘文书院专职辅导员刘竹滢、高天雨,以及30余名京珠学生代表共同参会。张玉新在致辞中强调,“京珠共建”是落实学校“一体两翼”规划的重要载体,勉励师范生珍惜交流机会,深化专业认知,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卓越教师。
活动期间,师生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交流。屈国锋带领师生参观院史长廊,系统了解学院发展历程;师生们在校史馆通过珍贵史料感受学校百年文化底蕴。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蔡将老师、体育与运动学院崔蕾副教授分别带来“体育课教案撰写理论指导”“论文撰写专题培训”课程。老师们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教案设计要点,为同学们在教案设计和论文写作上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思路。“队列队形口令演示与纠正”课程中,李卫东副教授和徐爱娥副教授带来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老师们鼓励同学们轮流担任指挥者,在实践中感受口令的节奏、音量与动作的配合,让同学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队列教学的核心要领,切实提升教学组织能力。
在优秀学生经验分享环节,体育与运动学院特别邀请了两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3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俞谦同学和2023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魏天赫同学担任分享嘉宾。两位优秀学子结合自身在校学习与成长经历,分享了其在专业学习、技能提升、竞赛备战等方面的经验与感悟,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在体育学习之路上奋勇前行。
实践教学环节以别开生面的团队素质拓展活动拉开序幕。活动精心设计了“7人8足接力”“乒乓球接力”等趣味体育项目,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促进师生互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者在游戏互动中迅速破冰——从初始的拘谨生疏到渐入佳境的默契配合,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交流团学生代表与学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开展的友谊篮球赛,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进行。邵婷老师不仅在赛前为双方队员讲解了友谊赛的规则与注意事项,还在比赛过程中实时指导战术,让学员们在切磋球技的同时,感受到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的真谛。观摩男篮高水平篮球队训练时,宋陆陆副教授带领队员们进行的体能训练、战术演练等环节,让同学们近距离看到专业运动员的刻苦与专注,对篮球训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任园春教授、侯莉娟副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多个实验室,参观了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动作捕捉分析设备等精密仪器。老师们详细讲解了这些仪器的应用原理,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仪器记录和分析人体运动数据,让师范生们对体育学科的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交流环节则让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了传统体育的独特韵味。张建伟副教授为师范生们讲解了毽子、舞龙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舞龙体验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握紧龙身随着鼓点摆动,在奔跑、盘旋中感受着舞龙所蕴含的团结奋进精神,深刻体会到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观摩健美操训练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张卓老师带领的学校高水平健美操队,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场活力四射的表演。表演结束后,张建伟副教授热情邀请同学们参与其中,体验了健美操的基础动作以及新型运动小蹦床的玩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感受着健美操带来的活力与激情,也对现代体育项目的创新与发展有了新的理解。
在活动总结会上,体育教育专业马跃同学表示,此次活动让他对体育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知;生物科学专业王李露同学谈到对体育教育价值的新理解。刘竹滢感谢体育与运动学院的支持,希望同学们将收获内化为成长动力。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琪强调两校区要继续拓展合作深度,构建长效资源共享机制。
7月4日,师生前往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体育场等地开展研学活动,深刻体悟新时代师范生的教育使命。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文化浸润等多维度交流,助力师范生在“体教融合”之路上不断探索,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