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首页 本科生教育

历史学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分为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两部分,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和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确定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历史学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同类学科首位。中国史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入选第一轮和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一、专业定位

历史学是历史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手段,在与历史客体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客体的分析研究,以理解其特殊规律和特点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历史知识。历史学主要以人类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弄清楚历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相关史实的原委、作用和影响,并力图发现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生活提供借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二、培养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培养两类人才: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教师。

历史学科培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包括:具备较高理论素养、系统专业知识、较强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卓越的历史学专门人才能够在文化教育、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国际文化交流、博物馆、展览馆、外事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相关人才。

历史学科同时培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且有可持续自我发展潜能的研究型、专家型卓越教师。


三、培养规格

学制:4年。学分:卓越教师156学分;拔尖创新人才149学分。学位: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通过四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以下基本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2)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

(3)传承中华文明优秀基因,具备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初步能力;

(4)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具备融合、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初步能力;

(5)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素质和突出的专业工作能力。


四、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1)注重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的学科融合,优化知识体系,多方位塑造学科创新人才。

(2)注重名师引领,夯实学术基础,提高专业素养。

(3)注重国际交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联合培养、交换交流等形式,重在培养视野广阔的拔尖人才。

(4)注重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提供高质量教学资源。现有国家一流课程4门,主编参编马工程教材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9部。这些课程建设的成绩,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核心课程:

中国古代史(上、下)、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上、下)、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考古学通论、博物馆学基础、历史地理学、中国职官制度史、历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史学史、外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学经典选读(Ⅰ、Ⅱ)、目录学概论。

实践教学环节:历史学的专业实习,历史学师范生的教学实习,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等竞赛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等。

图片1.png

 注重国际交流,通过联合培养、交换交流等形式,培养视野广阔的拔尖人才。

图片2.png

注重科研训练,通过白寿彝史学论著奖、励耘学术讲座、全国本科生励耘史学论坛、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竞赛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科研能力。

图片3.png

注重实践育人。通过“春秋学社”(北京)和“史乘学社”(珠海)、“形势与政策”小组、春秋人文报、博物馆志愿讲解队等五大社团,把学生活动置于培养体系之内,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率先创建历史影像化实验室,开设一系列历史影像理论和应用实验课程,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记录、制作、传播历史影像,实现传统学习方式和最新传媒技术的有机结合。

图片4.png


五、师资队伍

历史学科的师资队伍,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一体两翼”整体战略,依托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共同建设,实力雄厚。现有资深教授2人,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39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5人,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马工程”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5人,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1人,中国历史研究院咨询委员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目前,珠海校区已有十余位常驻教师。北京校区三十多名教师共同参与建设。此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多位教师也承担了珠海校区的历史本科课程。


六、教学条件

学科平台: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究培育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文物博物馆:文物博物馆现有包括文物、档案在内的各类藏品3万余件,陈列文物213件,馆藏文物在质量、门类齐全及数量等方面在全国高校博物馆中较突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文物上自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绵延不断,而且藏品种类齐全,风格多样,对于考古学、历史学和文物学等学科具有难得的学术价值。

历史影像化实验室:我国高校第一家以研究、创作历史影像为主的教学科研机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引进数字化影像技术和影视文化创作理念,把传统历史学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影像化转化;保存学者们原始影像研究资料;整理、发掘历史影像史料;开展、研究影像历史文化教学科研;对外开展历史文化(影视片)的创意合作,不断丰富历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手段和内涵。目前实验室正在开展的影像项目有: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北洋历史、美国历史 、德国历史、民俗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