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示

通知公示
首页 通知公示

【讲座预告】文理学院起源论坛第七讲邀您参与

起源论坛背景

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视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自2024年9月起隆重推出“起源论坛”系列讲座。起源论坛立足于学科之间丰富的交叉与创新,邀请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目前已举办6场报告会,第七场报告会将于2025年5月8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此次报告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唐本忠院士担任主讲嘉宾,欢迎各位师生参与!

图1.png

本期论坛海报

主讲嘉宾

唐本忠教授于1982年和1988年先后获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和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202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2009年和2020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已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总引用超223,000次,h因子为207。在学术会议上作了5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现任德国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聚集体》杂志主编以及20多家科学期刊顾问、编委或客座编辑。

主要从事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和生物医学诊疗等研究。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AIE研究的引领者。

2014年至今连续当选材料和化学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2007年获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2014年获Khwarizmi国际奖,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获Nano Today国际科学奖,2023年获Biomaterials全球影响力奖,2024年获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报告题目

簇发光:一种全新的发光体系

报告摘要

发光现象作为自然的馈赠,在我们这个多彩世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迄今为止,高效荧光团的开发被认为依赖于共价电子共轭。基于键合共轭的传统光物理机制似乎能完美解释大多数共轭分子的发光行为。然而,某些不含任何芳香结构的廉价大宗材料(如多肽、多糖和部分人工合成聚合物)却能发出明亮的可见光。尽管这种现象早已被发现,但由于其机理不明且发光效率低下难以实用化,长期以来未受重视。最新研究表明,这些(大)分子的单分散溶液在紫外激发下并不发光,但其聚集体却能发射出明亮的可见光。这种概念上全新的光物理现象被命名为“簇发光” 。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杂原子孤对电子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会在聚集态下形成刚性的纳米簇结构,最终作为发色团实现发光 。在应用层面,簇集发光材料展现出卓越的生物相容性,为生物成像和示踪探针应用开辟了新途径。同时,由于分子间或分子内的距离对机械力敏感,该材料还可用于开发智能力响应材料。

报告信息

报告时间:2025年5月8日下午15:30

报告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木铎楼A215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协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学生工作办公室

特别提醒

请至少提前15分钟到达会场,按工作人员指引就座,不得在会场内喧哗,饮食,饮用有色饮料,使用闪光灯等。讲座结束后请有序退场,避免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