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首页 学术活动

未来教育学院举行第一期跨学科·湖畔博士沙龙

10月15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第一期跨学科·湖畔博士沙龙在励教楼外湖畔平台举行。本次沙龙活动围绕扩展现实与自闭症研究和教育社会学与语言教育两个主题展开交流,并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建设思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珠海校区教务长、未来教育学院院长郑国民,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胡永建、孙波、向本琼,学院教学科研人员,主讲嘉宾顾培蒂博士和在线参会的主讲嘉宾翁宗翰博士,以及60余名学生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孙波主持。

郑国民在致辞中以自己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学习经历为例,对沙龙活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适当增加沙龙举办次数,协助博士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二是希望嘉宾与听众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高谈阔论中吸取智慧;三是主办单位要为活动做好做足优质的后勤保障。

05.jpg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珠海校区教务长、未来教育学院院长郑国民致辞

06.jpg

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波主持活动

顾培蒂以其丰富的学科交叉背景为切入点,依次介绍了构成扩展现实技术的三个要素: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并强调了“SPACE”这一核心概念。顾培蒂结合其团队对大量扩展现实技术应用的文献进行研究的成果,从自主性、人机交互和临场感三个维度去归纳总结扩展现实技术平台的特点和技术可行性。最后,她详细介绍了美国堪萨斯大学和密苏里大学两所大学的特殊教育机构合作研究的课题——扩展现实与自闭症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经验分享引发了师生们的思考。

02.jpg

顾培蒂博士报告

翁宗翰以教育社会学与语言教育为题,科普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介绍了教育社会学领域权威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教育社会学与语言教育之间的联系及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逻辑,并详细介绍了其发表在《英国教育社会学》的学术论文 On becoming a doctoral student: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 socialization of capital and habitus in academia 。他表示,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融合学术化与社会化的观念,探究赴美留学的中国博士生是以何种社会化方式存在于美国的。

12.jpg

翁宗翰博士在线分享

在互动环节中,多位师生就扩展显示技术应用的实例及应用效果、个体研究来届时群体现象的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等方面与主讲嘉宾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