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前夕,一场聚焦基础教育领域重要改革的战略研讨会在广东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基础教育‘破五唯’效果评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由《基础教育“破五唯”政策效果评估、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
研讨会现场
吕玉刚、尹后庆、张志勇、林仕梁、韩平、李迅、陈光巨、刘志军、陈如平等多位长期深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改革领域,具有政策、学术、实践研究等不同背景的资深专家齐聚一堂。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主任王殿军教授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课题负责人刘坚教授分别主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主任王殿军教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课题负责人刘坚教授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基础教育“破五唯”政策效果评估、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目标、思路、框架与实践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于政策效果,专家们指出,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五年间,社会各界已基本达成破除基础教育领域“唯分数”“唯升学”理念的共识;国家通过推行“双减”“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管理)以及“规范办学行为”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及《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为质量评价在实践中的落实提供了政策保障。
关于面临的困难,专家们认为,当前“破五唯”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教育政绩观的偏离,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教育系统内部自我变革动力不足,中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进程滞后。此外,社会用人用工取向的偏差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问题。
关于政策建议,专家们呼吁,教育评价的研究重心应回归教育本源,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具体建议包括各省(市、区)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深入剖析典型案例,系统推进评价改革;规范用人用工,缓解社会教育焦虑;将教育评价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必修课程,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把“破五唯”等教育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巡视巡察体系;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将第三方监测评估作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参考;大力加强教育评价研究与专业建设,将现代教育评价素养纳入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中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严防以“拔尖”的名义造成新一轮大规模“掐尖”,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等。
研讨会上,刘坚教授介绍了如何通过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育评价生态,形成了五育并举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指标框架;特别是课题组将该指标框架成功地运用在广东省2024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践中,覆盖21个地市下辖的129个区县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监测结果于春节前面向广东全省反馈,得到了广东省督导系统的高度评价。与会专家对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与广东实践予以高度肯定,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与会专家合影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通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改革,有力破除了基础教育“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助力。同时,研讨会也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凝聚了新共识、增添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