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为迎接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工会工作办公室、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自然生态摄影委员会、广东省昆虫学会昆虫摄影协会联合承办的“万物共生・粤见自然”2025广东生态摄影作品精品展暨第二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园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正式开幕。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海远,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自然生态摄影委员会主任梁文栋,广东省昆虫学会昆虫摄影协会监事长陈敢清等嘉宾代表出席开幕式。珠海校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学者、师生代表及生态摄影爱好者等5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活动。此次展出的228幅作品,聚焦广东省和北师大珠海校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通过镜头语言记录山川湖海的生机、珍稀物种的灵动,以及生态保护的动人故事。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立足各自专业领域,系统介绍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实施“绿美广东”和“绿美珠海”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与会专家达成共识,强调生态摄影作品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将生态之美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视觉语言,切实推动科普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本次展览以艺术为表现媒介,既真实记录生态之美的精彩瞬间,又生动传递生态保护的科普价值。
活动现场举行了庄重的参展荣誉证书颁发仪式。相关领导和嘉宾为参展作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充分肯定并感谢他们为广东省和北师大珠海校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仪式结束后,珠海校区专业学者特别向获奖作者赠送了由学校科研团队精心编撰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动物图鉴》,以此作为纪念。
作为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重要预热活动,本次展览展出了多幅精品力作。其中包括曾入选2024年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的广东生态精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白腹海雕、金裳凤蝶等珍稀物种的生存图景;同时也展出了北师大珠海校区师生镜头下的校园野生动物“常住居民”:匿藏在树梢上的斑头鸺鹠、栖息在湿地中的白鹭、穿梭于花草间的昆虫等国家二级及“三有”保护动物。每幅作品都定格着生命的灵动瞬间,生动诠释着“校园即自然课堂”的生态教育理念。
本次展览既是一场展现微观世界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宣传生态文明、提高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实际行动。主办方期待通过这场跨越物种的视觉对话,能够在更多观众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让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