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为扎实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博物馆建设专家咨询座谈会在珠海校区举行。会议旨在汇聚多方智慧、明确发展路径,邀请了校内外多位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及行业代表参与。与会嘉宾围绕博物馆的战略意义、教育理念、内容设计及运营模式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儿童博物馆筹建组副组长戴伟出席了座谈会。
戴伟在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博物馆的项目背景与定位时指出,该馆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独特学术与教育基础进行筹建。他强调,博物馆建设将充分融入北师大涵盖文理基础学科、教育学科及法学等社会学科的雄厚资源,形成跨学科协作的建设模式,致力于将基础学科与人文学科内容转化为儿童可感知、可互动的展项设计,从而实现学术资源向教育体验的有效转化。在运营模式上,他提出未来将形成“多馆联动”机制,使家长与儿童能在校园内获得全天候、多频次的互动体验,实现“一次来访,多元收获”。他强调,儿童博物馆不应仅是实体空间,更应成为一个开放、可持续延伸的教育平台,构建开放共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最后,他表示希望本次会议成为合作的起点,并期待在博物馆后续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持续获得各位专家的指导与建议。

北师大儿童博物馆筹建组业务负责人陈雅川教授进一步阐述了该项目的愿景与定位。她指出,北师大建设儿童博物馆是一项多维度的战略举措,旨在响应国家关于教育空间革命的号召,服务珠海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目标,并助力人文湾区的发展,同时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教育积淀进行有效转化与应用。筹建组明确将“以儿童为中心”作为博物馆的根本理念,其愿景是使该馆成为教育创新的策源地和活实验室,并充当连接更广泛群体的普惠教育枢纽。在实现路径上,项目将基于“1+1+1+N”的融合发展模型推进,并初步构想了展区设计概念方案。同时也分享了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将深厚的学术内容有效地转化为适合儿童的互动体验,以及如何通过本土深化落地来支持博物馆的长期运营与发展。

杭州元探索馆首席设计师Nancy Jones从儿童学习本质出发,系统阐述了展教设计理念。她强调学习是终身的自然过程,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构建知识。精心设计的展品和环境能将复杂概念转化为可探索的体验,并详细分析了运动、角色扮演、阅读、创客等不同展区的教育功能,重申了家长教育与幼儿专属安全区域的重要性。此外,校内多位学者代表分享了基于各自学科的原创展项创意。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正指出,科学教育正向实践导向演进,建议博物馆构建跨龄互动体系,区分并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使博物馆成为整合大学资源的“科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治杰教授从法学视角强调,博物馆应是儿童权利维护与法治意识养成的场所。他提出以“人与人互动”为中心的设计构想,并特别强调应成立儿童委员会,让儿童直接参与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生物系教师李逸豪博士详细介绍了“细胞城市”展区的创意,希望通过游戏化方式培养儿童抽象思维和科学兴趣。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教师孙瑞恒博士则提出了“面向情感的设计”理念,呼吁设计师超越传统问题解决模式,以强烈的同理心聚焦情感联结。

在专家共议环节,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教授提出三点关键建议:需以北师大独特的教育理念作为精神内核;需深入界定“玩中学”领域的独特价值以解决同质化问题;应重视文化认同的引导,融合全球化与本土化。北师大珠海实验学校金凤校区副校长张莉从一线视角出发,强调场馆应重趣味性,内容可连接童话、现实与未来,教育“润物细无声”,并成为课堂的延伸。珠海市学前教育协会理事长李毅建议博物馆定位要立足珠海实现错位发展,采取“硬装+软装”模式,部分固定、部分动态,并精准聚焦服务受众年龄段。北师大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鑫提出打造引领性场馆的目标,建议探索目前国内其他场馆尚未实现的突破,还特别强调了展项材料安全性、耐用性及符合国内规范的重要性,为本土化实践提供了具体指引。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项目高级经理庞晓媛代表基金会介绍了北师大儿童博物馆项目,该项目是老牛探索馆首个与高校合作的项目。北师大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学科专业优势弥补了以往项目的不足。期待通过学术深度与公益温度的融合,将北师大儿童博物馆打造成超越以往项目、国内首屈一指的行业标杆,并表达了将持续支持北师大儿童博物馆建设的意愿。
杭州元探索馆馆长何智渊则基于建馆实践经验,指出了“本地化”过程中的具体挑战,如规范冲突、材料获取、设备适应性等,为北师大儿童博物馆提供了宝贵案例借鉴。

北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吾龙作总结发言。他感谢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并强调未来必须聚焦北师大特色,突出“儿童”核心。他重点阐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原则:“共建”即邀请各方多维度参与;“共治”即探索开放透明的治理架构,让主要贡献方参与决策;“共享”即让所有参与者及社会共同享有教育成果。最后,他诚挚邀请全体与会者加入此共同体,携手为湾区孩子们打造一个启迪心智、点燃梦想的成长乐园。

此次座谈会的举办,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博物馆建设进入多方协同、实质推进的新阶段。未来,项目将持续整合学术、行业与社会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儿童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文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