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2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主办的“容闳高中科学素养训练营”在珠海校区举办。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实践汇报等形式,为高中生搭建跨学科科学探索平台。
开班仪式上,文理学院院长仲佳勇教授强调科学素养对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大湾区建设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容闳高中校长任学宝寄语学员要突破学科壁垒,培养理性思维。随后,文理学院化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亚军教授作《量子化学对萤火虫发光机理的研究》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生物发光机制及其科研价值。
文理学院院长仲佳勇教授致辞
容闳高中校长任学宝致辞
文理学院化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亚军教授作专题报告
为期三天的训练营涵盖物理、生物、化学、地理、心理五大领域。物理组探索智能光纤传感技术;生物组开展基因工程实验;化学组研发4D打印材料;地理组分析校园微环境;心理组研究家庭沟通模式。学员们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十余项课题研究。
结营仪式上,各小组展示了研究成果。评委们充分肯定学员的创新精神,同时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实验严谨性、数据验证和应用衔接。容闳高中师生代表分享了参与感受,全体学员获颁结业证书。
本次训练营作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通过“导师引领—课题驱动—成果转化”的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活动充分利用大学优质实验室资源,整合跨学段师资力量,创新采用模拟学术会议等培养形式,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出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展望未来,学院科普工作委员会将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科学素养训练营、夏令营、冬令营等系列科研实践活动,构建“启蒙探索—能力进阶—创新实践”的阶梯式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