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开设的《书法文化与实践》课程于近日正式开课。该课程由著名书法家苏士澍先生担任主讲,面向校区师范类学生开设,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建立书法正统观念,提升师范生楷书规范书写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11月18日,苏士澍先生在课堂中提到,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大力弘扬汉字书法文化。书法表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审美、精神。他认为,汉字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门类的创作,而且是与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的大事,他鼓励学生“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同日,“弘扬汉字 歌我中华”苏士澍金石书法作品展在图书馆开展。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承办,从汉字与书法艺术、文化遗产与书法等角度展开,总结了苏士澍先生过去十年间的文化艺术成果和传统文化推广工作,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该展分为“汉字颂”、“汉字赞”和篆刻三大类作品,运用书法、金石篆刻、拓片题跋等多种形式,特别设置了互动区,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体验。
展览现场,苏士澍先生分享了他在钻研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播中的心得。在谈及引导年轻一代体悟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把握新时期育人导向和时代命题时,他指出,应该着力为青少年创造更多体验、书写、理解汉字的环境空间,启发孩子们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书法文化不仅需要将其融合运用于生活中的智慧,也需要在高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融合更多艺术家、实践者的大胆尝试和创造,更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投身推广行动的担当。
苏士澍先生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同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委员。近年来,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青少年的发展与培养,苏先生曾多次在全国两会提交推广汉字文化和书法教育的提案,并通过实地考察百余所中小学,调研书法课程的开展情况,自2015年以来,走遍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致力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身体力行,奔走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