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首页 综合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泥韵华声”团队开展推普暑期实践活动

为响应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的号召,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务部和团委的共同组织,北京师范大学“泥韵华声”推普暑期实践队顺利组建并成功入选国家团队。该实践队由文理学院林丽霞老师指导,汇聚了来自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体育教育、地理科学学科等多个领域的十三位杰出学子,他们积极行动,将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深入乡村地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城乡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共同发展。

这支多元化的队伍,于2024年暑期踏上了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的征途,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意纷呈的普通话推广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此次行动双轨并行:其一,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多元化手段,细致入微地剖析当地普通话普及现状,为精准施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其二,团队创新性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融入推普活动中,通过组织特色助学课程,实践队员使用普通话教授语言文字、日常学科应用等知识,激发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与传承热情,更实现了语言能力应用与文化自信的双重增强。

让普通话走进生活

在黄平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实践队在黄平县民族文化广场开启了第一轮普通话宣传活动。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中央,队员们主动与当地居民展示普通话宣传页,进行一场场简短而温馨的访谈,呼吁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团队的实践活动中来。

让普通话走进课堂

在美丽的黄平县,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实践活动正悄然兴起。本次活动以书法课与地理课为载体,希望拓展黄平县中学生关于普通话知识的广度,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深度。书法课上,钟嘉怡同学选择保留更多象形性的小篆字体,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领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背后深邃的中华文明。地理课上,欧阳振华同学带领学生跨越千山万水,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奥秘,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对世界的认知。每一次提笔、每一堂讲解,都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致敬与传承。

在风景秀丽的飞云崖,实践队员唐诗韵同学与卫子茜同学引领学子们探索口语交际的奥秘,她们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并传授实用技巧与策略,让语言的力量触手可及。课程围绕“沟通无界”主题,创新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模拟非遗“泥哨”交易市场。学生们化身卖家与买家,在讨价还价中实践普通话交流,体验语言桥梁的奇妙。

让普通话走进非遗

晨光熹微中,实践队携手黄平县第二中学初一(4)班师生,踏访飞云崖,开启文化新探索。泥哨传承人陈应魁先生亲临现场,讲述泥哨千年传承,以及其独特造型与烧制技艺,号召更多人学习泥哨技艺,加入非遗传承保护的队伍中。许多小朋友也被深深吸引,亲手体验泥哨制作。

陈先生谈及创作之路,满是坎坷与挑战,但他匠心独运,坚持传统与创新并重,让泥哨文化焕发新生。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成为激励我们传承与创新的宝贵财富。

让普通话走进乡村

在岩英村的晨光与暮色中,“泥韵华声”实践队于广播站奏响了别具一格的乐章。队长钟嘉怡以她那温柔坚定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跨越时空的界限,向村民们传递着清晨的清新、午后的宁静与夜晚的温馨。这不仅仅是一句句日常的问候,更是普通话标准发音的温馨教学,让标准的语音如涓涓细流,缓缓沁入村民的心田。

在当地村委会副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分成两个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温馨而富有启发性的村民访谈。在实践队的推普活动中,部分村民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乡语和苗语,对没有接受到系统的普通话教学感到遗憾。这些村民虽然对普通话学习持积极态度,但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发音不标准、口音问题突出等。

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接受普通话教育的机会。岩英村的新一代逐渐熟练地将普通话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中,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翅膀。通过这次活动,村民们越来越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

在本次推普之旅中,“泥韵华声”队员们化身为知识的使者与文化的桥梁,通过义务宣讲、人物采访、资料分发等多种途径,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至黄平县的每一个角落。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文脉逐新,弦耕不辍。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但推普传承的道路一直在。

舞谢歌罢,花尽尘尚香,往往是文脉,最难将息。泥哨与普通话化合出独特的文化气质,成为跨越岁月眺望历史的窗口,植根于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基因,等待更多志同道合的推普志愿者们一起赓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