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专题新闻
首页 专题新闻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珠海分校文学院教工党支部、珠海校区人社高研院第一党支部联合开展体验非遗特色支部活动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融入师生,5月21日下午,珠海分校文学院教工党支部与珠海校区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人社高研院”)第一党支部联合开展“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特色党日活动,组织教师党员前往非遗传习坊与蒙古包参观锡林郭勒盟“非遗进校园”活动。

教师党员们在非遗传习坊里体验蒙古族非遗项目绳艺、毡绣、骨雕、沙嘎游戏、苏尼特服饰、奶制品(查干伊德)等,观看现场的技艺制作示范并进行互动体验。

世界非遗项目蒙古族长调和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马头琴两个非遗传习班在蒙古包前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演出。为在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让他们深刻体会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

教师党员们在蒙古包了解了当地的牧民生活变化,讲解员深情述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别看我们那儿是牧区,牧民们都建有楼房,楼房旁边放着蒙古包,想住哪儿都行,城里有的我们那儿都有。”迎春馆长的讲解充满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牧民的草场与牛羊马国家都会有相应的补助,牧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有今天的生活要感谢党、感谢国家!今年我们打算用蒙古族非遗技艺制作一幅作品献给党的100周年,参与人的身份比较特殊,请了几个国家的孩子,还有长寿的牧民等等,代表我们的一番心意。”

活动结束后,支部党员纷纷赞叹非遗传习班的成果,并表示这次主题党日活动很有意义,不仅了解了锡林郭勒盟蒙古族非遗传承人的才艺和精神,也感受到苏尼特地区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牧民现代生活的巨大变化。

人社高研院第一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李家永认为,这是一次非常令人激动的参观学习之旅,从中领略到独特的蒙古族文化和非遗传承项目,也认识到了非遗活动进校园的意义。大学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群体,是非遗传承保护的主力军。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热情与认真学习,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人社高研院石元蒙表示在非遗传习坊感受到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听到非遗传习社的同学唱起悠扬的蒙古长调民歌,演奏起马头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是民族之魂,每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瑰宝,将会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传承并发扬光大下去。

珠海分校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博昊谈到,在参观的非遗项目中,有着浓重民族风格的刺绣、传习坊内播放的宣传片等使自己对锡林郭勒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传承人把自己民族的智慧、经验融入到了生活的小物件里。这些非遗文化体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风格。

珠海分校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佳表示,此次特色党日活动帮助教师党员近距离感受锡林郭勒盟的文化,增长了大家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见识。她认为,“非遗进校园”这种实践教学形式会给学生们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更受学生们欢迎。刘佳表示,今后将在教学中加入更多非遗文化知识的讲授。